每年1月伊始,辽宁沿海地区进入采冰季。由于2017年1月上旬几乎温暖如春,使得采冰季被延后了10天左右,以至于采冰人不得不跨年采冰。与吉林黑龙江甚至辽西北地区采冰主要用来做冰雕不同,辽宁沿海地区的冬季采冰则完全用来为海鲜保鲜。据了解,为海鲜保鲜采冰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,做大做强则是近20年的事情。在一个月的采冰季,每一天,大约700辆运冰车忙个不停,近70万块冰块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海边冰窖。采冰季结束,两千万冰块将形成2亿元的产值。
1月12日上午10点08分,第一辆满载冰块的运冰车稳稳停在冰窖,悬在挖掘机上的鞭炮劈啪作响——2017年辽宁沿海地区进入采冰季节。
将挖掘机改造成卸冰机,大大减少用人数量,降低了作业风险。
因为遇到了10多天的暖冬,1月12日上午的开窖仪式结束后,库区采冰与冰窖藏冰只能暂停下来,等待冰层加厚才能进行大规模作业。

四天以后的1月16日,大规模的采冰才全面铺开。早上7点13分,操作切冰机的采冰人已经和同伴在库区的冰面上忙碌了3个小时。
采冰人称连接冰道与运冰车之间的装置为“架子”。冰块顺着架子上的传输装置被运到岸上的运冰车。
一辆运冰车将装满240块规格统一的冰块.。在采冰季,整个沿海地区有700辆左右的运冰车往返于库区和冰窖之间,每天运送冰块总量在70万块左右。
裸露的水面为冰道,切好的冰块将顺着冰道被采冰人推向岸边。
操作切冰机的采冰人需要在靴子上绑缚防滑装置。
操作切冰机的采冰人是库区采冰的发端。

1月16日8点42分,鞭炮在这座水库的20个采冰区同时响起,以表明采冰季大规模采冰正式开始。
在采冰季,常常会见到20个左右的架子分布在同一水库不同的采冰区,200多采冰人分头作业。
采冰人年纪大多在40到65岁之间,像这位刚满20岁的采冰人属于凤毛麟角。
每个架子领头干活的人被称为“架子头”。在运冰车尚未抵达库区的当口,架子头插空打磨冰钩。
因为1月上旬辽宁沿海地区几乎温暖如春,使得2017年的采冰季比往年晚了10天左右。在1月16日大规模采冰开始前,这位采冰人曾有过三次小规模的采冰,“三次总共才挣了120元。今年1月份没有持续低温的天气,这么干下去,肯定要跨年了。”
午餐时间,采冰人自我调侃,“零下13度。这是不是世界上最冷的冷餐会?”
采冰人说,不要把采冰说得那么苦,“哪一行不苦?钱挣到手就不苦了。”
这个容量为8万块冰的小型冰窖只能同时接纳3辆运冰车停靠。
正在卸冰的工人说,辽宁沿海地区采冰跟吉林黑龙江甚至辽西北地区不同,“人家采冰主要是用来玩的、做冰灯冰雕的,俺们采冰是用来吃的,给海鲜保鲜的。”
据冰窖的负责人介绍,所谓辽宁沿海地区采冰,主要集中在丹东东港沿海一带,“一吨冰从水库切出来到最后在冰窖储藏,费用超过100元,也就是说,一个月的采冰季,按1吨10块冰的数量算,大小水库出来的两千万块冰就是两亿元!是不是大产业?”

不同的冰窖在卸冰上会采用自己习惯的方式。这个冰窖卸冰的设备就是自己制造的“吊车”。
为海鲜保鲜的采冰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,逐渐做大做强则是近20年的事情。
工人在冰窖上码放冰块。
据卸冰的工人介绍,储藏量在8万块左右的冰窖加班加点勉强能在年前封窖,那些储藏量在10万块以上的冰窖只能跨年作业了。
评论